秋风微凉,中秋小长假刚刚过去
可是有个TA却在这个中秋忙得不可开交
不仅要日日夜夜地继续工作
还要出镜各种中秋海报与月饼包装
那就是软萌可爱的啦
从古至今关于月亮的文字或是画面中
总会出现这只软萌可爱的兔兔
似乎兔子与月亮联系在一起
是被大家理所当然地默许的
可是为什么兔兔会在月亮里?
它又为什么要捣药呢?
这只兔子,可能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史上最早登月的兔兔
兔子作为最早入驻月亮的形象之一,论排名可是嫦娥的职场前辈。早在我国的玉兔号探月车成功登月的多年前,就已经有兔子成功“登月”。
关于月兔的说法,目前最早在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提到过:“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夜光”指月亮,它为什么死去又能重生?为什么它的肚中有“顾菟”?过去则一般认为“顾菟”指兔子。
其实在古代早期关于月亮上的形象,兔兔还有个小伙伴,就是蟾蜍。在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帛衣与磁涧西汉墓壁画的月图中,都可以看到蟾蜍与奔兔的形象。
形象与位置出奇相似的奔兔与蟾蜍形象好奇宝宝屈原发问为什么月亮上有兔兔,虽然古人关于这个问题也众说纷纭,但结合汉朝时期各类文物中,出奇相似的蟾蜍与奔兔形象,老编觉得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无论是蟾蜍还是兔,不过都是古人对月亮表面阴影的直观想象。
瞧月亮上的阴影,大致分为左右两大块:左边的一块面积较大,被想象成腹大头圆、高举双臂的蟾蜍;右边另一块面积稍小,被想象成一只飞奔的野兔。
这与西方星座的命名一样,基本都是脑洞大开的“看图说话”。但不得不说,古人的视力与想象力真的不错...
能拍清月亮的华为VS古人逆天的视力开展新业务的兔兔
从前面西汉时期出现的奔兔形象可以看出,那时的月兔只是个安静摆拍的“美兔子”,然而到了东汉,月亮上的兔子,在形象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奔跑的姿态变成了站立持杵捣药的形象。
让人不禁疑惑,月亮上的兔子怎么开启新业务了?
东汉画像石上的西王母与捣药兔捣药兔的形象其实出现很早,多在西王母的传说中,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经常出现白兔以站立状为西王母捣制长生不老药。不过此时的白兔,跟月亮还暂时没有关系。
相传西王母掌握不死药的秘方,在长生观念盛行的汉代,西王母成为人们争相膜拜的“超级女神”。也许正因偶像效应,东汉中期之后,受捣药兔的影响,玉兔也出现捣药造型,并最终成为了玉兔的标准形象。
再加上后世传说中,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得不死药,嫦娥窃不死药奔月,将不死药“进口”到月球,人们又让玉兔不停地捣药,幻想配成飞升之药,好让嫦娥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给凄凉的爱情故事留下一些温馨的祈盼。
传说故事经过不断丰满与融合,月兔捣药似乎就更合情合理了。自此,玉兔和嫦娥就紧紧联系了起来,玉兔就专司捣药一职,几千年来没有换过工作。
月宫镜上的兔兔
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枚唐代的月宫图铜镜,就展现了唐朝时古人关于月宫的想象,可以看出当时关于月亮上的场景描绘,就与现在人们常表现的月宫场景差别不大了。
本期知识点
月宫镜-故宫博物院藏(手绘图)月宫镜,唐,直径14.5厘米。镜为八瓣菱花形,背面内区下凹,纹饰凸雕月宫图,中央为枝繁叶茂的桂树,树干中部隆起镂空为镜钮。一侧为嫦娥振袖起舞,另一侧为白兔捣药,下有蟾蜍作跳跃状。镜缘饰云纹。
唐以前铜镜多为圆形或方形,唐代开始流行花式镜,菱花形为其中最具特色者。
对浩瀚星穹的探知让人们
对月亮饱含无尽的想象与特殊的情感
你我或许都曾幻想过月亮上的场景
那么本期的互动话题来啦
▼▼▼
·本期话题互动·
古人认为月亮上有奔兔与蟾蜍
那么——
“你想象中月亮上的阴影是什么呢”
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
看看谁的脑洞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