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
朗朗明月,如玉如盘,
勾动每一个离人对故乡及亲朋的思念。
作为仅次于春节的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最广。
以对话童年为主题,以儿童绘本《月出》为IP元素进行创作的第六届GETWOW互联网时尚设计大赛,包含了“嫦娥奔月”这一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故事。
《月出》中以月兔游历人间为主线,最后跟随嫦娥奔月回到月宫为故事闭环,展现了一幅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瑰丽长卷。
「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趁后羿不在家,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
今年,GETWOW大赛里
就有不少选手选用“嫦娥奔月”故事的元素进行二度创作设计。
有大赛银奖获得者,来自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子维的作品《FLYTOMOON》;大赛铜奖获得者,来自中原工学院的汪子豪、张峻豪的作品《奔月》。还有参与此次大赛的烟台南山学院的朱万柯的作品《绘梦·天空》;来自吉林艺术学院的何淑云、胡博宇的作品《大国梦想》。
姓名刘子维
院校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作品《FLYTOMOON》
设计说明
本系列作品借助《月出》中玉兔的探游历程,去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探索。设计点采用月亮的形状与月宫的结构,研究并分析了故事中的各个元素在人体上如何堆积、折叠与交叉。
纹理棉制面料、柔软纱质面料与针织面料结合,再以不同层次的曲线拼贴,使得整个系列既符合奔月探索这一主题又具有很强的成衣性。保证童装实穿性与舒适性的前提下,肌理、针织和解构风格贯穿整个系列,在对主题进行发掘的同时也表达出服装自由性与成衣性相结合的理念。
姓名汪子豪、张峻豪
院校中原工学院
作品《奔月》
设计说明
系列童装设计《奔月》灵感来源于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与绘本中《嫦娥奔月》结合。嫦娥奔月是古人对宇宙的向往,千年后的中国航天带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探索宇宙的愿望一次次飞向太空,去探索那些未解的太空之谜。他们是太空与地球的使者,不断发扬着中国人民不怕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姓名朱万柯
院校烟台南山学院
作品《绘梦·天空》
设计说明
无论是嫦娥奔月,还是哪吒闹海,这样美丽的神话故事给我们留下许多遐想空间。小时候的我们也曾幻想过像她们一样拥有法力,可以飞向天空。每个孩子的梦想都不应该被约束。
此次服装设计采用了神话故事中嫦娥、玉兔和风火轮的元素,同时颜色上运用了天空蓝为主体色,淡黄色和淡粉色为点缀色,增加了许多梦幻色彩。
姓名何淑云、胡博宇
院校吉林艺术学院
作品《大国梦想》
设计说明
创作灵感来源于对话童年中儿时的梦想——宇航员,结合《月出》中极具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来发散设计。通过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儿时梦想——宇航员,再到大国梦想——探月工程,以这三部曲来作为整个系列设计。
本系列作品提取嫦娥奔月中嫦娥、月亮、月宫、月兔,结合飞天梦想中飞机、宇航员、星球等来进行二次创作,将主题IP中的元素和当今现代飞天元素趣味结合,融入到服装中。在飞速发展的科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过程中,许多传统文化故事都被忽视。因此在设计的同时,不仅仅是具有时代创新性,更要充分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他们的作品不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设计元素中,都把《月出》IP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元素做出创新应用。
有的作品借鉴了月亮的形状与月宫的结构;有的作品把“嫦娥奔月”的故事与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结合,发散思维做创新设计。这些创新设计充满趣味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碰撞后的创意火花。
今年GETWOW大赛作品中不止有“嫦娥奔月”和七夕节解析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空中楼阁、画龙点睛、叶公好龙、哪吒闹海、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成语典故,也有书法、古代建筑、雕塑、石窟、岩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同中秋节寓意着美好、团圆,传承传统文化、感受幸福生活一样,第六届GETWOW大赛选手不仅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融入到创作中,还把对大赛IP的理解,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感受都赋予在自己的作品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妙、浸润文化自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