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为了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风俗,感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体验过节的快乐,在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之际,红星幼儿园开展了“快乐迎中秋”嘉年华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老师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和操作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有趣的节日游戏“投壶游戏”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在瞄准、投出的动作中,不但锻炼了我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体验了传统游戏的乐趣,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闪电月饼”让传统有了新的创意,孩子们在快速“抢”月饼的过程中,锻炼了反应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看看我们灿烂的笑脸,就知道玩的有多开心了!
漂亮的月兔手工创作小小的月兔是嫦娥仙子的朋友,也是中秋节最形象的代表。各色彩纸在小朋友灵巧的小手中,很快变为了漂亮的白色月兔灯笼和月兔创意粘贴画。
尝试创作手工冰皮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首选美食。在中秋节的晚上,全家坐在屋檐下,吃着月饼看着天,那真是最美的事情。孩子们对亲手制作一枚冰皮月饼盼望已久,中秋节的活动终于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瞧,小小美食家做的多认真!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将甜美的月饼放在精致的袋子里,准备送给最亲的家人!
孩子们用甜美的歌曲来表达对中秋节的理解在此祝福大家
中秋节幸福生活花好月圆
合家吉祥永团圆!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中秋传说之--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为民造福。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结果嫦娥吞下药,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吴刚折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断。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以示惩处。
中秋传说之--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